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本金一万回血15万的稳赢技巧 > 新闻动态 > 一种新型冷暴力“失踪式社交”正在流行:前几分钟还聊得热火朝天,在你兴致勃勃地回复一条消息后,对方突然消失不见......
一种新型冷暴力“失踪式社交”正在流行:前几分钟还聊得热火朝天,在你兴致勃勃地回复一条消息后,对方突然消失不见......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0:45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   你有没有这样的聊天经历,前两分钟还聊得热火朝天,在你兴致勃勃回完一条消息后,对面的人突然不见了;你在对话框那边等了又等,那边仍旧杳无音讯,你的热情也在等待中被消耗殆尽。你不知道对面在干什么,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聊天就这样戛然而止,你有点失望,又开始内耗:是不是我回错了什么话?是不是对面不要理我,就这样在自我否定中变得低落,痛苦。

图片

就像韩剧《黑暗荣耀》里,朴妍珍的秘密被她老公发现,老公对她气愤又失望,采取的就是这种新型冷暴力式的沟通方式;朴妍珍回家质问老公:“你看到我发的消息了吗?看到了为什么不回?”男人就淡淡地表示:“我回了,我回的是沉默”。这种像幽灵般毫无征兆、突然切断联系的聊天方式是一种“新型冷暴力”——社交Ghosting(失踪式社交);Ghosting的英文原义是“幽灵,鬼魂”,社交Ghosting指的是聊天中或者社交中,突然像“幽灵”一般消失,是一种典型的失踪式社交。

图片

新型冷暴力:社交Ghosting这种新型冷暴力还存在蔓延趋势,心理学相关数据表明:约有50%的线上交友者经历过“Ghosting”以及“被Ghosting”,这种现象在匿名社交平台上更普遍;其中76%的受访者在亲密关系中也至少遭遇过一次社交Ghosting,35%被ghostong的人还因此产生长期的自我怀疑。

图片

对于内倾型性格以及擅长自我归因的群体来说,Ghosting带来的伤害十分明显;当正常社交突然被对方终止时,他们会不停思索社交终止的原因。而他们不擅长客观归因,或者无法在别人身上找到合理解释,因此会把问题根源抛到自己身上,进而衍生出自我怀疑与否定;来自美国的心理学研究显示,52%的人在经历过Ghosting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交回避行为;即不爱与人社交,害怕社交,厌恶关系突然被终止等,更有40%的受害者会发展为轻度抑郁。

图片

由此可见,这种新型冷暴力对人的伤害不容小觑,而大部分采用Ghosting的人并非恶意伤害,而是缺乏沟通能力;采取Ghosting的是因为不知如何体面结束关系,而选择逃避。然而对于被Ghosting的人来说,他们又有什么错呢?

图片

如何应对社交Ghosting?其实,不管是恶意还是非恶意的社交Ghosting;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就是做好心理学家Adler口中的课题分离(Subject Separation),再进行合理归因。完成课题分离在所有社交关系中都十分关键,你不需要为他人的情绪与行为而产生负担,他人的情绪与选择这是他人需要解决的课题。

图片

就像遇到社交Ghosting时,你不必思索为什么这段关系突然终止,你需要明确你是否有做过伤害关系的事;如果怎么也想不起来,那么你不需要为关系的结束而感到抱歉,感到失落。关系的结束并非你能左右,这是对方的选择,这是他自己的课题,你应该做的就是尊重他的选择,既然他要选择消失,那么你大可以放他离开。这就是课题分离,理清与他人的界限,不过度干涉他人选择,更不过度内耗。这也是第二点合理归因的前提,归因方式(Attributional style)是心理学术语;一般可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,内部归因即找自身原因,自我反省,外部归因则是看到问题的客观因素;比如,当有人社交Ghosting时,你会意识到他可能自身存在沟通缺陷,或者他可能无法拥有经营长期的,亲密的社交关系的能力;

图片

也会意识到对方身上存在的客观因素导致他自己如幽灵般消失,这其实与课题分离有着共同点——管好自己,莫渡他人。当然也要合理认知对方Ghosting的原因,如果这是一段你十分珍惜的关系,你可以试着去沟通,看看对方的消失是否有着深层次原因;比如当天工作生活十分疲惫,处于低能量状态,无法及时回复消息;比如对方可能处于情绪低谷期,遇到了重大生活事件等,需要独处。反之,面对恶意的Ghosting大可放弃,放弃是相互的,既然对方已经故意Ghosting,那么他就没打算珍惜,你又何苦坚持?-The End -作者-观南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